古代“诛九族”是指哪九族?为何犯人不选择逃跑?因为无处可逃_刑罚_家族_牵连
人们常说“伴君如伴虎”,意思是在皇帝身边工作就如同把自己的脑袋悬在裤腰带上一样。皇帝心情好,众人皆喜;若皇帝心情不好,那随时可能丧命。特别是那些脾气难以捉摸的帝王,更是危险重重。稍有不慎,不仅自己会遭殃,连带家族的众人也都会受到牵连。
电视剧中,帝王气愤时最喜欢说的一句威胁话就是:“朕要诛你九族!”这话一出,常常让大臣们瞬间吓得魂飞魄散,心里想着,自己能不能活命就成了未知数。这个“九族”的惩罚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好奇:古代所谓的“诛九族”究竟是指哪九族?为何没有人趁机逃跑?然而,事实上,想逃跑的人反而是最傻的。
“诛九族”这种连坐刑罚,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。当时,处罚仅限于犯罪者的直系亲属,而并没有扩展到其他远房亲戚。到了秦朝,商鞅推行法治,设立了包括“夷三族”的刑罚,指的是一个罪犯的父亲、儿子和孙子这三代人都要受到牵连。“诛九族”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,刑罚范围也大幅扩大。所谓的“九族”包括了父族、母族、妻族,按人数划分,父族有四个,母族有三个,妻族有两个,总计九个。简单来说,就是犯罪者的父母、妻子的家族,甚至与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所有亲戚都要一起遭殃。
展开剩余70%从根本上说,“诛九族”其实就是一个广泛的连坐刑。它不仅影响到罪犯的直系亲属,还涵盖了与他们有关系的整个家族,甚至家族中的一些远亲都要受罚。这意味着,一个家庭中的百余口人,甚至几千口人,都可能因此遭殃,严酷程度几乎堪比满门抄斩,令人胆寒。它不仅极为不公,许多无辜的亲属会被殃及,甚至死于这项刑罚。而为何历代帝王却仍然推崇这种极其残忍的制度呢?
其实,原因很简单:其一是为了威慑世人,达到“杀鸡儆猴”的效果;其二则是为了斩草除根,防止那些心怀叵测的后人进行报复。中国自古以来人口众多,随着国家的发展,管理上的困难也随之增加。为了维护统治,许多暴力的刑罚应运而生,如车裂、五马分尸、腰斩等等,甚至用来对付那些胆大包天、不畏死亡的罪犯。然而,这些刑罚对于那些心存侥幸的恶徒而言,未必能产生足够的威慑作用。
那么,统治者们为了确保这些不怕死的犯罪分子能够收敛,便设立了“诛九族”的处罚措施。如此一来,整个家族都要为一个人偿命,这无疑让很多人重新考虑自己的行为。毕竟,谁也不希望自己成为家族的千古罪人,成为众人指责的对象。于是,尽管“诛九族”的刑罚存在很长时间,但历史上真正执行这一刑罚的机会并不多。多数情况下,它只是作为一种威慑手段存在,让人们知难而退。
“诛九族”直接涉及到整个家族的所有成员,无论是年长的长辈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儿,都无法幸免。这样严苛的刑罚,不仅打破了罪犯家属的复仇念头,也有效地消除了后续的隐患,让执行者在进行惩罚时,能放心大胆,不必担心有人背后做文章。
那么,问题来了:如此严酷的刑罚,为什么历史上从未有人趁乱逃跑呢?这个问题,实际上与古代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密切相关。古代的通信和交通都非常落后,消息从京城传到地方,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。因此,皇帝下令“诛九族”时,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判刑。等到刑罚的命令下达至家门时,执行人员早已等候在门外,根本来不及反应。
除此之外,逃跑本身就极其困难。古代的户籍制度非常严密,城门口会有官兵检查,过路行人若没有通行证,根本无法通过。而且,一旦逃跑,就很容易被家族的档案记录找到,谁家少了一个人都会立即引起察觉。如果侥幸逃出了城门,朝廷会发布全国性的捉拿通缉令,随时能将逃犯捉拿归案。
有些人可能会说:“祸不及家人,一人做事一人当,为什么要牵连无辜?”这的确是常理,但“株连九族”的存在,无疑让这一观念变得苍白无力。如此残酷的刑罚实在是过于不合理,伤及无辜,令人痛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热点资讯
- 石阡县流量卡哪个最划算?
- 破解AI搜索流量困局:商渠网以技术让品牌“被看见、被推荐”_DeepSeek_用户_企业
- 古代“诛九族”是指哪九族?为何犯人不选择逃跑?因为无处可逃_刑罚_家族_牵连
- 工行发行全球多币种“碳中和”主题境外绿色债券
- 如果你连50万存款都没有,狠狠记住这21句话!
- 散户必看!幽默解析股市常识,助你规避心理误区,实现稳健投资
- 泰晤士2025艺术人文学科排名发布!和QS学科排名大相径庭!
